高盛報告顯示油價下跌效益相當於美國減免稅收1,000億美元,挹注2015年美國GDP成長0.8%,並將推升全球經濟成長率0.5%。國際貨幣基金IMF也估計,油價下跌可望增加今年全球GDP約0.3%至0.7%。台灣今年GDP成長有望達到4%,央行總裁彭淮南也認同油價下跌有助提升GDP,油價每跌10美元,相對全球GDP可提高0.2至0.3%。換言之,對美股與亞股而言,油價下跌是利多,只要留意是否利多鈍化,不要當利空解釋。
比較棘手的是美元,歐元疲弱、日本QQE與日本央行印鈔讓日圓貶值,原物料貨幣疲弱,美元成為全球獨強貨幣,其他貨幣主動或被動貶值因應。美元指數過去10年站上90大關為2008年底與2010年中,分別是金融海嘯與歐債風暴的避險需求,但本波主因是美國經濟成長加速,加上歐元區經濟如扶不起的「阿斗」,希臘還在搞退出歐元區的老梗,ECB的寬鬆政策被市場唱衰,ECB於1月22日考慮實施QE,而希臘1月25日國會改選,德國放話已準備好讓希臘退出歐盟,股匯瘋狂震盪的金融利益龐大,擴大消息面的震盪能力,俄羅斯是下一個地雷區。
集中市場的年線、季線與月線均在9,000至9,100點區間糾結,短線政府護盤加基本面利多可望拉長時間,中線受國際金融與外資動向影響。
本周行情焦點,多頭兵分兩路,一個是績優電子股法說會的預期效應,台積電去年每股稅後純益(EPS)約超過10元,大立光EPS超過160元,兩檔本益比約15倍左右,財報公布後如果能夠持續向上擴大本益比上限,代表指數挑戰9,500點機率大增。
另一個多頭焦點在中小型電子股,特別是CES展、物聯網與IC設計股,將是本月法人尋寶的重心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