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/經濟日報提供

台股明明人氣挺旺,年前卻遭MSCI指數(由Morgan Stanley & Capital International編制)調降權重,雖說幅度不大,對金流影響也小,但連六降的紀錄確實讓人捏把冷汗。投資人心中最大的疑問,應是此類調整是否真的攸關台股的未來?是該跟隨外資調整持股,還是繼續擁抱國貨、愛護台灣?更重要的是,台灣GDP的數據看來還算可以,如果MSCI不愛,是不是經濟出了什麼大紕漏呢?

平心而論,需不需要在意MSCI的決定,先來理解一下MSCI指數分類標準。MSCI以經濟狀況、規模及流動性、與市場進出便利度等三大面向,為不同成熟度的市場(初期、新興、發達)設下個別標準,而由於此類指數最大用途係做為基金評比參考指標,在上述三大面向中,經濟條件或因經理人較易判斷,MSCI對內容的要求反倒不高,初級和新興市場甚至未有相關規定;相對之下,MSCI基於保障資金進出的流暢度,對於後二面向的要求較為嚴格,特別是關於資金進出的自由度部分。可惜央行與MSCI對此始終各執一詞,央行認為小國貨幣該謹守分界,所持立場自是與MSCI以國際投資者的有利角度相左。好在歷史經驗告訴我們,如果熱錢來去不那麼匆促,小國反較有餘裕應付,MSCI的表態就不用過於在意了。但是,壞處是我國還是無法擺脫「不開放」的標籤。

近年各國大打貨幣戰爭,消費國說是為了防止通縮打擊消費,供給國則是怕投資降溫壓垮經濟,此外降息若帶來貶值還可順便趕趕熱錢,所以對炒家而言,如果能把資金parking在一個不打算加入貨幣亂局的國家,無疑是個保障財產的較佳選項。此時此刻放眼天下,除了美國有此本領外,新台幣具有「動態穩定」的特色絕對能占上風,只要天時人和地利,台股就算不用MSCI護航,也能走路有風。

不過,這風能走的多久,到頭來還是得看基本面的真本事。以此次在MSCI權重升幅最大的印度為例(如右圖),去年春天新總理莫迪旋風上台,一方面加速改革內部經濟,另方面馬不停蹄地拜訪外資、接見外資,儼然成新興市場投資的座上嘉賓,難怪大大獲得MSCI的青睞;而中國權重逆勢遭降,跌破不少專家眼鏡,但說來也不奇怪,畢竟人民幣資金渠道仍未順暢,總體結構問題有待整頓。至於台灣,基本面有些乏善可陳,在產業結構、區域經合等議題上亦有邊緣化風險,短線MSCI調降雖攸關性不大,長線怎麼看還是個警訊。

當然,台灣與印度的經濟階段不同、基礎高低不一,相較兩者一上一下的權重分配不見得十分公平,但這也突顯台灣礙於內需市場的有限前景,主管機關得花更多力氣才能促進產業升級、形成較佳的投資循環,才有留住外資的可能,然對比當局目前活絡股市的方式,多從現有的價量結構中著手,並容易自滿於外資已然偏高的持股水位,我擔心這樣的輕忽或許錯過了市場轉型升級的契機。(作者是國票金控總經理丁予嘉博士)

出處:http://udn.com/news/story/7251/732507-名家觀點/台股權重雙降,無近慮但有遠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ileen17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