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股昨(30)日受外資反手加碼中,行情止跌反彈,不過,統計到目前為止,雖指數仍在9,300點之上,但有高達三分之一的公司股價淨值比(PB)小於1、意即股價低於淨值,市場法人指出,這是台股資金過度集中化的後果,建議也可趁勢篩選績優、具成長性的超值股。

台股昨日雖反彈,不過,統計在昨日仍有東元、F-英瑞、新日光、長佳等4家公司股價跌破淨值(依據各公司第1季財報的公告淨值),在總數1,579家上市櫃公司中,共有537家公司PB小於1,比重34%。

法人機構指出,若將時間往前推至2011年12月、當時指數在7,000點位置時,有602家公司PB小於1,以當時掛牌公司家數1,368家計算,比重44%。

在指數上漲逾2,000點後,台股許多上市櫃公司的股價並未受惠,三家仍有一家股價在淨值之下。

台新投顧經理范婉瑜表示,分析上市櫃公司業績,在去年合計創歷史新高的1.86兆獲利中,有近七成獲利集中在台灣50的50家大型企業上,今年第1季則為七成,一方面顯示國際市場競爭有越趨激烈之際,產業有大者恆大的跡象,連帶也使得市場資金集中度越來越高的現象,造成一些獲利表現、所處產業不受市場青睞的公司,股價淨值比、本益比都遭壓縮。

另一方面,也有分析師指出,由於近年來,包括健保補充保費、富人稅、股東可扣抵稅額、加上先前的證所稅復徵事件,都令大戶、實戶等內資感到政策的不友善,因此,逐步退出市場,許多中小型股,包括具有長期穩定獲利的公司,缺乏內資「關愛」的眼神下,也形成外資主導的大型權值股,在市場出現高度的資金吸金效應。

統一投顧協理李建勳指出,巴菲特最喜歡的價值型投資,主要即是股價低於淨值的個股,當中,主要是以產業競爭已達平衡、恆常性的獲利、產業前景透明的為主,由於科技業由於容易受到新產品的問市、而打破競爭平衡,因此中選的多為傳統產業,台股也要以恆常性獲利、產業透明佳的個股為主,並以逢低緩步布局為主。

出處:http://udn.com/news/story/7251/1026698-%E4%B8%89%E5%88%86%E4%B9%8B%E4%B8%80%E4%B8%8A%E5%B8%82%E6%AB%83%E8%82%A1%E5%83%B9-%E4%BD%8E%E6%96%BC%E6%B7%A8%E5%80%BC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ileen17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